引子:总理,请你喝口水吧 温总理在线和网友聊天开了先河,虽说三十几万条网友提问只有小部分经过网站编辑和主持而到达了温总理,但我感兴趣的民主、民生、腐败(尤其是什么时候公布官员财产问题)以及在伦敦被扔鞋后的感觉和感想等都被提了上了,温家宝总理不但没有回避问题,显然比在现实的世界里的回答更加真诚和真实。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中国领导人感受到比较真实的民意,普通的民众也感觉到比较真实的总理。我要对这件事表扬一下,同时,也对温家宝总理平和、中肯的回答予以肯定。 温总理一上来的第一句话雷到我了,他说:“(网络聊天)对我来说是第一次的事情,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些紧张。”总理这句话一出口,立即让那些焦急等待提问、多少显得有些紧张的网友们不那么紧张了。 我想,鉴于互联网的对政府的监督,前所未有的迸发出来的未经过秘书们处理的原始民意,总理说自己有些紧张应该是真情流露。好在,温总理一紧张,我们的网友就不那么紧张了,对不对? 不再紧张的网友们立即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在交谈中,他们也多次说了一句雷到我的话:总理,请你喝口水。 上次胡主席上网,他们不通知我,这次温总理聊天,也没有我的份,不过我还是要过过主人翁的瘾,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弱弱地说一句:总理,请你喝口水,让我来说两句吧? 第一章,互联网结束了有人民没有民意的时代 在我的一篇学术论文中,引用了这样一段经历:1998年在华盛顿的一次研讨会上,来自日本防卫厅情报部的军官提呈了他研究中、日、美、台的形势分析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以确凿的材料(特别是数据)展示了日美台三地政府和民间对台海局势的态度与意见。每讲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候,他都能用调研数据列明那个政府(以及国会)对台海事件的态度和政策,同时公布比较详细的民意调查数据来说明民间的意向。 可是在他的文章讨论到中国大陆时,他只是用大篇幅写了北京政府的态度,甚至津津乐道地把中国政府高层的强硬派和温和派拿出来作比较,却始终没有论述中国民众的意见。 一位与会的美国专家打断这位日本研究员问道,你在分析日本、美国和台湾的时候,都分析了当地的民意,只是在讨论中国大陆形势时,你却只字不提民意,难道中国大陆只有政府,没有人民吗? 这位日本防务厅的研究人员一开始有些尴尬,但随后就傲慢地辩解道,中国大陆当然有人民,也有民意,但我不认为我们现阶段有什么可靠的办法弄清那里的民意。独立的民意调查机构无法在中国大陆从事调研活动,而那里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政府的喉舌,媒体反映的民意基本也是政府的意思。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认为在严肃的论文里列出这种所谓的“民意”,不实际,不科学,经不起推敲。 与会者听了这个回答,有的耸耸肩,有的叹口气,有的做一个鬼脸,而当时唯一在场的中国大陆人就是我,我本能地想反驳他,却不知从何下手,自然是憋了一肚子的委屈,还有屈辱。 十年后的2008年,当我再次来到美国的时候,我特意收集了上百份华盛顿几大智库研究中国问题的学术报告,我惊讶地发现,在所有西方(包括日本)研究中国的报告中,中国大陆的民众的意见和看法已经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有些学者认为这些民意终将左右政府的施政方略,还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民意终将决定那个国家的未来。 十年时间,发生了什么?如果我们细心翻阅一下这些研究报告,就会发现,这种多少年都不会有变化的八股文式的研究论文中出现了一个十年前还没有、现在却必不可少的新词语:互联网。 互联网!不但成为西方学者窥视中国民意的唯一可信的窗口,也是中国民众表达意见、实行中国特色的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的最切实可行的平台。而且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中国高层有识之士越过尾大不掉的臃肿的机构直接了解民意、与民众沟通的最有效的平台。互联网提供的虽然是虚拟的空间,但却让中国民众第一次能够实实在在地“触摸”到言论自由、以民为本和参政议政这些普世价值中最核心的内容。 第二章,互联网民意是不是真正的民意? 有专家说了,就算上网的三亿人都积极参政议政,也是13亿人口中的一小部分呀,更何况上网的人大多是玩游戏、看新闻、收发邮件!还有更致命的弱点,农民绝大多数不上网,所以,真正从网络上看到的民意只不过是一些精英们的民意而已。 这话说的有道理,然而,却是跳入了一个陷阱。因为按照这话背后的逻辑,13亿人能够发言的平台才能代表民意,正如我们说起民主的时候所说,只有每人一张选票才是真正民主一样。 可问题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美国这种走在民意自由表达最前列的国家什么时候才有真正民意的?大家知道美国在230年前立国的时候,所有的少数民族和妇女没有投票权,大多数的穷人也根本没有条件投票,更不用说利用当时只有少数富翁才拥有的媒体表达“民意”了。正是因为当时的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美国设置选举制度时才选用了不是靠每人一张选票的大选举团的投票制(也最终造成了后来发生的少了选票的布什反而当选总统,获得多数选票的戈尔反而落选)。 无论是民主还是民意表达,连美国这种国家都有一个渐进过程,从少数有条件关心社会的有产精英开始,让民主在稳步发展中,让民意的基础渐渐扩大、雄厚起来。 说到这里,有人立即打断我了,他们会说,那是以前,现在不同了,要说民意,我们就要从13亿人开始,要说民主,我们就要人手一张选票,否则就是歧视,就是精英政治。我说,哥们,我坚决赞成你,但我得告诉你,如果你不一步步开始,不从一亿人开始,不从三亿人开始,你永远到不了13亿人。 如果说网络民意等于民意,我想很多人感情上都受不了,毕竟很多不懂得上网的农民的民意被排除在外了,更不用说一些文盲和年纪大的人。可是,从希腊的民意到美国民意,大家难道没有看到民意表达的渐进曲线?那个曲线从希腊广场上的几千人,到美国建国时的少数精英和有产者,再到几十年前的多数,几乎走了几千年。 即便几千年后的今天,美国照样有相当数量的民众(有时甚至超过了大多数)根本不去使用自己的“民意”,而且在很多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好在没有到公民的一半)美国民众连手中的民主“选票”都不去使用。但我们谁都不会去指责他们的民意没有表达出来。 互联网虽然只是一个平台,但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互联网并不是精英的互联网,在大部分农村,只要你愿意安装,并不比有线电视和电视机贵,而且,在乡村一级,基本上都有网吧了。如果你真想利用互联网看到人家不让你看的新闻和信息,想表达你在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民意”,没有人可以阻挡你的,即便你不认识字,你也可以让你玩游戏的孙子带你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愿意利用互联网的精英正好是被自然选出的精英。或者说,是因为你使用了互联网才成为互联网精英,并不是因为你是精英才使用互联网,很多社会中的精英就根本不上网。 我举个例子,中国大陆的年轻人每天上网玩游戏,对论坛讨论国家前途的事不关心,认为写博客是多此一举。有人因此得出结论,你看这大批网络年轻人,他们都不关心国家大事,怎么能说互联网代表民意,难道他们不是民众?难道只有你们这些愿意在网络上发言的人才代表民意? 我说,你说错了一半,又说对了一半。民意当然是你愿意表达才能叫民意,那些有一定条件而不愿意表达的人用他们的沉默表达了他们的“民意”,那就是不关心自己的“民意”,认为自己的声音不重要。这种情况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比比皆是,他们根本不去投票。 所以我要说,民意并不都是跟着你喊“民主、自由”才叫民意,人家什么也不说,安于现状也是一种“民意”。对于那些玩游戏的孩子来说,等到他们父母不供养他们了,等到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了,等到他们不表达自己的“民意”别人就欺负他们把他们当屁民的时候,你说他们会不会利用自己面前的互联网表达“民意”?如果还不想利用,或者认为没有用,那么就说明他们很享受被欺负,很喜欢当屁民,难道这不也是一种民意?即便民主真实现了,如果大多数人愿意当愚民,难道你就说那不是民主吗? 而且,自由不是免费的!(Freedom Is Not Free),且不说有互联网的存在你不利用,就算没有任何平台,你不去争取,自由会“带着微笑来到你身边吗”?换一句话说,你不去争取自由,那你也不配享用自由。你不去争取民主,民主也不会死皮赖脸地缠着你不放。 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但即便在美国民主制度确立后,在立国的时候言论自由就被无限推崇的美国,过去两百年,民众为言论自由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甚至付出流血的代价!你说那种连走两步路到网吧,或者少吃几顿饭装一个宽带都不愿意,发一个帖子就怕得要命的人,你真把言论自由硬塞给他们,天下不大乱,那才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