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山东农业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园杂谈] 北大校长周其凤回应“打破唯高考分数论” [复制链接]

Rank: 16

UID
10018
金币
2015 枚
威望
0 点
经验
307 点
体力
21 点
在线时间
59 小时

水王勋章 七夕纪念勋章 风流GG勋章 完善资料勋章 俏皮MM勋章 寻找爱情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08:44: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对学校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校长的一封信给予回应,并以此向北大教职工和校友就招生改革方案征求意见。

周其凤表示,他收到了高松、文东茅等11位教授来信,来信非常认真,对现行招生方式进行了客观评价,对改革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做了很好的阐述。周其凤表示自己完全同意信中建议的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号召,进一步加大北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但是,招生改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怕考虑不周,因此决定将该建议周知各位教职工和校友,听取意见,以求完善。

近日,北大高松、陈十一、饶毅、文东茅、周其仁、叶沿林、张颐武、陈跃红、吴国盛、潘剑锋、康健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信校长周其凤,信中表示北大近年来在招生工作中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在选拔优秀学生、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局部改革措施所产生的作用有限,就整体上而言,目前北大实行的还是一种“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即只能依据高考分数作出录取与否的判断,并且被动地接受数量有限的高分考生的挑选,导致以高校主体质量需求为前提的主动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被动的根据分数划线后的“拉生”、“求生”活动,并由此埋下种种影响未来中学甚至大学素质教育的隐患。

11位教授认为,高考作为一种长期实施、较成功和成熟的大规模考试,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维能力等方面,在对学生的智力、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类分层区分上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不同区段的高考成绩确实可以作为不同高校招生的最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如果将其作为学校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以简单的一两分差别作为判断录取与否的硬性尺度,而不问学生的素质如何,专业理想如何,对于本校的热爱与否,这样的录取必然给以后的培养带来太多困难。显然“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不符合北大人才选拔和创新型、引领型人才培养要求,也难以全面体现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

11位教授表示,人的素质具有多样性,包括品德、意志、体质、情感、兴趣、志向、习惯等在内的诸多重要素质都是高考难以有效考查的,“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必然会引发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考试科目和内容,而忽视其他素质培养的倾向。长此以往,民族素质将不堪设想。凡高水平的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目标,也都会在招生方面突出其办学特色要求,而在“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下,高校无法根据自身需求选拔学生,面对少数虽然分数高但不一定适合本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淘汰,面对略低几分的优秀农村考生也爱莫能助,自然难以突显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水平。更有甚者,在这种体制下,各高校为了所谓“社会声誉”和生源分数线排名,招生工作不是各取所需,量才录用,而是演变为一场拉高分考生和抢“状元”,比分数线高低,甚至比奖学金数额的混战;某些学生和家长凭借一纸高考分数条待价而沽,盲目追逐所谓热门专业,结果不仅会在招生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的不良竞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人才培养的质量乃至社会风气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关闭

山东农业大学论坛-你永远的家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手机版|山东农业大学论坛   

GMT+8, 2025-4-19 20:48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