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5084
金币- 71 枚
威望- 0 点
经验- 17 点
体力- 6 点
- 出生地
- 泰安市
- 在线时间
- 24 小时
|
高考结束,各地状元纷纷浮出水面。就在大家开始议论这些个状元们人生走向之时,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一种自己生活的消遣模式——网游。
家长往往谈游戏色变,作为游戏大国的韩国甚至兴师动众的争论“网游宵禁”政策。一时间,“网游”作为“网瘾”的孵化器,被家长们视为成绩低下的罪魁祸首。到底网游在现今生活中,甚至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有一首流传网络的诗写得非常好,叫《别人家孩子》:
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
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这次不妨来看看家长眼中的宠儿、学生眼中的天敌、别人家孩子的代表——高考状元们是如何看待网游的。综合现有的状元观点,他们对待网友的态度基本分为两种:无兴趣和非常热爱。
据《广州日报》文章《深圳理科高分考生钱鹏宇 最爱<红楼梦>想成学术大师》报道:“生于1993年的钱鹏宇,是一个非典型的90后,他声称自己不玩电脑游戏,平时上网只是浏览新闻,也不玩时髦的微博。钱鹏宇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喜欢看小说。他最喜欢的作品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和《红楼梦》。钱鹏宇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学术性的大师’。”
根据文章的描述,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从小就痛恨不已的“别人家孩子”形象。埋头苦学,成绩极高,为人正派,一脸正气,左胸配团徽,右肩多道杠。这种人平时不谈恋爱,不玩PSP,不看《火影》,不踢足球,不翘课,不登山,不K歌,不刷夜……总之,不食人间烟火,不解人世风情。
“钱鹏宇说,自己平时的爱好就是看书,喜欢打打乒乓球。他觉得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足够,因为老师对考试很有经验。此外,他从不熬夜复习或看书,平时11时30分左右就准时睡觉。”从这段简短的兴趣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半宅儿童,因为喜爱打乒乓球在神州大地实在不能算一个特殊的爱好。成为学术大师的路对他来说非常艰难,因为他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那些作者的感情和童年,如同他永远不懂同龄人的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广州日报》的另一篇文章《广州理科高分考生黄得 每周都打机每天要游泳》,其中的“打机”指的就是玩游戏。黄得说:“我每周末晚固定会玩电脑游戏作为放松和减压,否则会崩溃的。”文章中还提到他的爱好:“黄得也是个爱好广泛的人,他在体育运动中最喜欢足球,在学校足球队踢后卫,‘脚法不好,但有速度’。他视梅西为偶像,是阿根廷队的‘铁粉’。”我们在文中看到的是一个与钱鹏宇截然相反活生生的男孩,在机械的生活之外充满了90后该有的性格。
我们都在工作之后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好得出奇的人在工作中不一定能够独当一面,甚至有的人会存在很明显的缺陷。人类的天性中就存在游戏的基因,文学的起源就有一种“游戏说”,明代李贽也提出过“童心说”,可见游戏精神对于人类前行,对于个人养成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即使明白了这观点,轮到自己的孩子时却无法淡定。恰恰是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造就了越来越深的代沟和叛逆。如果孩子在走上社会时,连失恋都无法忍受,连娱乐都无法控制,连消费都不能有度,请问这种教育还算成功吗?
一个连对游戏都无法提起兴趣无法正常对待的状元,他今后将对什么兴奋呢?金钱?美女?还是权利?因此,一个不玩游戏的别人家孩子就不是一个好状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