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d_post_content p id=post_content_14331209153>作为一个新加入农大的“前”学生,有一些话不得不对我们农大的同学说一说。 让座,多么简单的一个善举,要体现在我们同学身上怎么就这么难呢?今天的经历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长话短说,今天想去花卉市场买盆花,由于校车在周末发车时间间距大,于是决定乘坐传说中的40路车。40路车的拥挤程度大大超出预料,让我联想到北京公交车上的惨痛经历。与我同时上车的还有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车到儿童医院时又上来一个老人和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和其家长闲谈时了解到的)。拥挤的车,拥挤的路,还有站不稳的老人和小孩。 我到过不下十五个省,做过二十几座城市的公交车,哪里都有拥挤的公交车,同样那里也都有被年轻人“罚站”的老人和幼儿。同样的,目睹这些场景的我也像在北京、南京、上海、沈阳、成都等城市一样,希望年轻人能给老人和小孩子让个座。很遗憾,尽管我这次也是厚着脸皮问谁能让个座时,换来的要么是沉默,要么是气急败坏的白眼。看着那些心安理得的坐在位置上的情侣、美女、帅哥,我这觉得很无奈。我就不明白,长的如此高尚,沉浸在如此甜蜜爱情中的年轻人怎么就不能有一点与其外表、与其生活状态相适应的,更重要的是,做出一点与其身份——大学生——相匹配的作为呢? 先贤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人的小善可以营造一个社会的大善,一个人的小善可以折射一个人的内心。我很难相信一个敢于让老人和小孩在自己面前“罚站”的人是一个多有社会担当的人。 圣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都有老人,以后也都会有孩子。我们以善意对待你别人的老人和孩子就是希望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老人和孩子。这是一种十分朴素的道德观。我也相信,当你的爷爷奶奶或者孩子被别的年轻人“罚站”时你也会感到悲哀与凄凉。 遗憾的是尽管我问了两声,在座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起来让座的。为了弄明白这些学生是不是农大的学生,我特意多坐一站看看这些年轻人从哪里下车。 车到农大新校站,看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鱼贯而出,我心里感到的却是无奈和遗憾,作为农大人,我感到了羞愧。 泰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年轻的大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为城市的文明做出贡献呢?难道仅仅在有组织的举着学院旗帜的社会活动中吗?不要以为这是小题大做,在这个时代,除了这些小事还有什么能体现你的素养和大学生应该展现给世人的希望呢 2011年9月18日 |